拖船埠村位於潛江市東南,距潛江城區22公裏,有着1300多年的歷史,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村。唐朝時,老運糧河流經此處,因灘高水淺,行船經過時,常常需要拖船過壋,日久,人們稱之爲拖船埠。建國後拖船埠稱拖市,1958年大躍進時以橋名得名,又稱中橋,90年代後期恢復拖船埠名。唐朝名將尉遲恭屯兵於此,明朝時期,又稱“小漢口”。清代沿革地理學家顧祖禹所著《讀史方輿紀要》中說:“拖船埠近沔陽州界,哨守猶易。”土地革命時期,拖船埠因堅實的羣衆基礎,特殊的地理環境,成爲革命搖籃。這裏誕生了潛江革命史上第一批共產黨員、第一個黨小組、第一個農民協會、第一所列寧小學、第一個沔西區蘇維埃政府、第一個潛江縣蘇維埃政府、第一個中共潛江縣委、第一支正規軍工農革命第五軍等“八個第一”,賀龍、錢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戰鬥過,331名烈士獻出了寶貴生命。
[詳情]